主讲人 严卫新
《弟子规》(原名《训蒙文》)根据《论语》等经典编写而成,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,它是中国旧时的启蒙学课本,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,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。后经贾存仁修订改编而成。
《弟子规》共有360句、1080个字,三字一句,两句一韵,和仄押韵,朗朗上口;全篇先为《总叙》,然后分为《入则孝》、《出则弟》、《谨》、《信》、《泛爱众》、《亲仁》和《余力学文》七个部分。列述我们在家、出外、待人、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。
《总叙》为24个字,内容是:弟子规,圣人训,首孝悌,次谨信。泛爱众,而亲仁。有余力,则学文。这里面有七个方面,即孝,悌,谨,信,爱众,亲仁,学文,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,后一项,即学文,属于智育修养
首孝悌:首先应该孝顺,友爱兄弟姐妹,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,古人云:“百善孝为先”。 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,但我往往注重以大行而实孝,却不曾注重细小。而《弟子规》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,要做到孝心常在,而非一时之念想,一个人能够孝顺,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,有了这份仁心,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。
次谨信:其次要谨言慎行、讲求信用。
弟子规里有这样一句话:“事非宜,勿轻诺;苟轻诺,进退错。”意思是说,一件事情,如果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是什么好事,就不要轻易的答应别人,不然你进也不是,退也不是,里外都不是人。现在社会缺少什么东西,什么东西就最贵。黄金少,所以黄金贵;钻石少,因此钻石贵。 诚信少,所以诚信就贵。就如我们去承接业务,建设单位往往要看你是不是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人,如果是才有谈下去的可能,不然连见面沟通的机会都没有。
泛爱众,而亲仁: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,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朋友圈。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只有跟德行高尚的人在一起,你才会受到良好的熏陶。
有余力,则学文:如果以上的事情都做好了,而且还有余力的话,那你再去学习文化知识,否则的话,再怎么学习知识,没用。
我看过一篇文章,讲一个母亲想儿子了,走了10里路来学校给儿子送粽子,儿子上的是****大学,结果把母亲堵在校门外了,原因很简单,儿子觉得母亲给自己丢人了。这样的人文化知识再多有什么用?
还有复旦大学投毒案。杀人者林森浩只因同学黄洋睡觉打呼,引起心里不爽,而偷偷从学校实验室带回毒药放入饮水机致同学身亡。
地沟油和三聚氰胺,专家说的,没有博士以上学位的人是研究不出来的。这样的人文化知识再多有什么用?只会害人。
其实这24字告诉我们一个人生哲理,先做人再学习,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做人。
《弟子规》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,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。今天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些,谢谢!